南京理工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9005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考研选的是学校还是专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0-29 15:58:3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障碍一:对自己的实力缺乏认识,想摸清自己的实力其实很简单。   
考研开考一般在当年12月份月底。报名确认一般在9、10月份。你只需要在9月份把学校确定下来就行。到了这个时间,你已经基本完成了考研复习的大部分进度,这时候你的水平跟正式考试时的水平不会差太多。通过模拟考试,你就可以确认自己的实力在什么档次。    
太早考虑学校有两个弊端:   
1、浪费时间。做出选择是个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尤其是在“双盲”状态下。那么多学校会让你眼花缭乱,一会想去这个一会又看上了那个,一会向往名校一会又担心被歧视,反反复复,苦不堪言。与其纠缠这些,还不如踏踏实实先把基础课学好,专业课的复习等到9月份完全来得及。   
2、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是:我本可以。你在不了解自己真实实力的情况下,妄自菲薄,把目标定的偏低。根据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障”理论,你最终能达到的高度也会潜移默化的降低。如果把目标定的过高,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反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与其仰望星空,虚无缥缈,不如脚踏实地,打好基础。‍
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03:23 | 只看该作者
障碍二:对学校的情况一无所知当复习的火候差不多,要开始学专业课的时候,就需要决定目标院校了。    可以通过正面和侧面两个渠道:正面渠道:学校官方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过这两个网站,你可以了解该校往年的招生信息(每年招生计划一般变化不大,前几年的招生计划很有参考价值),包括: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初试专业课参考书、复试内容、复试分数线(这个线是最低分数线,跟最终录取的分数线是两码事)、导师信息等等。    
侧面渠道:各大考研论坛。首推小木虫,上次被质疑给小木虫写软广,太冤了。不上小木虫是你的遗憾,不是小木虫的遗憾(这广告够不够硬)。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论坛上能了解不少一线科研人员的真实声音。比如,某些学校存在严重偏袒本校或者本地学生的情况,珍爱生命,远离这种“黑校”。再比如,有些学校名气虽小,但某个专业在业内口碑很好,那就可以考。另外侧面了解最重要的一点是,查清楚你的目标院校目标专业往年最终录取分数线大致是多少。如果能同门师兄师姐建立联系,那就更幸运了。要以正面了解为主,侧面为辅,多查少问。很多学生一上来就到论坛发帖大问一通,不仅麻烦别人,自己也听得云里雾里。    
解决障碍一,得到模拟考试的分数;    
解决障碍二,得到目标院校的录取分数。通过比较这两个分数,即可准确地判断出自己的实力可以达到哪个档次学校的要求。
3#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04:0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都知道,考研院校与专业的选择很大部分决定着考生们以后的发展,据一项调查显示,正确选择学校和专业会让考研成功率至少提高50%。可见,在考研过程的悉数选择中,如何择校选专业成为了考研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环。    
1、专业范围选择   
(1)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如: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该一级学科下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10个专业。对于该学员而言,这10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本专业”。   
(2)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如:某学员本科就读专业为“金融学”,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该一级学科平行的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之下有“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6个专业。对于该学员而言,这6个专业均为考研可选择的“相近专业”。   
(3)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不属于本科就读专业所属学科门类的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则为考研可选择的“跨专业”。   
2、意向专业选择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前面两个步骤,确定自己想考的专业,确定是否跨专业考试。
4#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22:35 | 只看该作者
3、意向地区选择   
(1)就业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就业,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的第一原则。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学校较多,同理每年的各学历层次的应届毕业生较多,工作竞争相对激烈。例如,如果在北京读完研究生后,学员将回到家乡所在省的省会就业,则选择在本省省会读研为更好的选择,既利于人脉积累,也便于利用好地缘优势。  
(2)安家原则未来打算在哪儿买房子、组建家庭,就选择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读研选择地区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未来每位研友都需要组建自己的家庭并照顾父母。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买房压力大,如北京房价动辄几万元每平,成家安定下来相对非常困难;而其他的省会城市或中小城市相对轻松。例如,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是特别富裕,原则上不建议选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作为安家的城市。   
(3)经济原则相比较而言,在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读研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压力,固比其他省会城市对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要求更高。例如,在北京、上海读研的学费、生活费、其他开销,将远远大于在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一区、二区选择按照地域原则,教育部将不同的省份划分为一区、二区,每年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分为一区线和二区线。相比较而言,每年国家二区总分线比国家一区总分线要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更低。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6:22:45 | 只看该作者
4、选择选哪一个学校最重要的是看它是不是适合自己,而不是它是不是最好,是不是排名靠前;另外还要看自己能够考上的可能性。如果你基础很好,又能抽出时间来复习,应该考重点学校;反之则是一般的学校。再有报考是否方便也是要考虑的。一般地说,还是就近报考、学习比较好。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8:01:16 | 只看该作者
 5、自我竞争力分析个人的能力,考研目标院校的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要确保有机会考上,如果选择的学校很好,但考取的概率几乎等于零,这就没有意义。这一点与第二点似乎有些冲突,其实并不矛盾,理想的目标院校应该是个人能力与个人抱负的交叉点上。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8:01:32 | 只看该作者
考研择校的首要条件对于不同的人各不相同:有人要完成自己的名校梦,有人要奔向一个喜欢的城市,有人要跨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等等。再回到问题本身:若提问者考研择校的首要条件是学校牌子和专业排名的话,那就看你是要名还是要学术了。
  牌子好的学术未必好,专业排名靠前的未必牌子很硬。要名就选牌子好的,要学术就选专业好的。要是同时满足,大家可以选一个牌子又硬,专业又好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0 18:12:55 | 只看该作者


一、读研,一方面意味着你将在研究生阶段在所学专业上更深化,思维模式和思考方式都会与不读研的同学有较大的不同,也会比不读研的孩子多点时间去考虑、理论去思索本人将来的应该从事什么职业。置信这是不少人选择考研的缘由
二、读研,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你将来的薪酬待遇。
三、考研成功后,会与平均综合素质更好的人为伍,为自己积累质量更高的校友资源。考研就像跳级,能见识到更大的世界。
四、不读研,在社会经验与实践经验方面比读研的同学提前积累了几年,但知识储备和学识眼界方面,不如读研的同学。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5 14:02:3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是东京都。2017年创下的GDP值为9750亿美元,聚集了全日本1/3的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商业都高度发达。  
第二是伦敦,上面已经说了,主要还是它的金融地位。伦敦与纽约和香港,并称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第三是巴黎,2017年GDP总值为6650亿美元,也是当之无愧的时尚之都。但法国和英国的经济实力差不多,英国略好些。  
第四是华盛顿,2017年GDP总值为5313亿美元,但华盛顿的存在感并没有那么强。实际上,华盛顿的人口只排到全美第7名,而定都华盛顿,也是因为南北独立战争的争议而选择的折中办法。  
第五是莫斯科,2017年的GDP总值为4400亿美元。俄罗斯虽然经济总量不多,但俄罗斯国土和首都莫斯科的战略地位不容忽视。莫斯科是亚欧大陆的重要战略枢纽,俄罗斯的国土战略纵深也使得美国都让其三分。  
第六才是北京,GDP约4148亿美元。与其他国家类似,首都是一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但就目前而言,在人均GDP、水资源、住房和绿地面积,以及空气质量,在全球来说仍有较大差距。

北京2017土地利用.JPG (71.65 KB, 下载次数: 22)

北京土地利用

北京土地利用
10#
发表于 2018-11-21 10:05: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dlszkj 于 2018-11-21 10:13 编辑

     考研不管考什么专业,都离不开到一个新的地区,然后怎么去融入?
     假如考研的学校还选择江苏省,江苏省常年偏冷还是偏暖、干燥还是潮湿、坡路多还是平路多、主要的建筑群在哪、交通条件怎么样、人均经济怎么样、人口那最多等等属于这个城市的标签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下面从各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江苏,最美的鱼水之乡。
    先从人口方面来说江苏,为什么首先选择人口分布呢?
    地球及其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为了回答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问题,离不开人口时空分布数据的支撑。传统的人口学统计预测方法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将反映人口特征的各种要素作为属性赋予空间数据,使它能够得到更形象化的表达;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本身独有的空间分析方法和工具,大大扩展人口信息的应用面,使它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提现。
   人口的空间分布是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各地区中的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密度数据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划为单元的人口分布表达方式,在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的支持下生成1km×1km格网人口分布数据,反映出行政单元内部的人口分布情况,很好的展示了江苏省人口的分布特点。人口公里格网数据可以为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极为重要的信息支撑作用。       
   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提供的江苏省人口密度数据,是利用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然后在高程、地貌等多种空间数据背景信息的支持下,建立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利用此关系模型生成1km×1km的人口栅格数据。
技术路线

    那么研究人口空间分布有什么作用呢,人口变化分析、人口迁徙分析、社会经济参数估算 灾害评估 智慧城市建设这些方面都会用到人口空间分布的数据。
11#
发表于 2018-11-22 11:11:16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市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2015年建成区面积92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3.6万,城镇人口670.4万人,城镇化率81.4%,是长三角地区及华东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地貌特征属宁镇扬丘陵地区,以低山缓岗为主,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3.5%,丘陵占4.3%,岗地占53%,平原、洼地及河流湖泊占39.2%。宁镇山脉和江北的老山横亘市域中部,南部有秦淮流域丘陵岗地南界的横山、东庐山。南京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150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30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南京市土地利用数据产品是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以Landsat TM/ETM/OLI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经过影像融合、几何校正、图像增强与拼接等处理后,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将全国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6个一级类,25个二级类以及部分三级分类的土地利用数据产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5:25:27 | 只看该作者
     江苏省,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长江下游,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北接山东。全省辖: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东临黄海,与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山东省接壤。江苏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

数据来源: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江苏省际陆地边界线3383公里,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间。总面积约10.26万平方公里。
    江苏省乡镇行政区划数据,是结合野外实测资料,同时参照有关地理图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开展乡镇行政区划地图矢量化工作,最终获取2014年-2016年全国乡镇区划边界数据。主要包括省市乡、镇、街道矢量边界,精度满足1:10万比例尺要求。
13#
发表于 2018-12-7 11:56:05 | 只看该作者
上海为龙头的江苏、浙江经济带。这里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 长江三角洲各大城市分布   本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正在长江三角洲快速积聚的国际资本和民间资本,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以其特有的活力强有力地推动着这一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据统计资料,2003年1至9月,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均已超过1000亿元,同期增幅均超过12%,上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39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而这一经济增长高速和高于全国同期增幅3至5个百分点的状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已连续保持了多年。   
在这片中国最富饶的土地上,充满活力的大型城市群正在不断崛起:“超级巨人”上海,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超1.6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一;“重量级巨人”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国内生产总值在4000亿到9000亿之间;一批“小巨人”城市其国内生产总值都成飞速增长。经济总量基本都过千亿人民 长三角城市分工  币。为“长三角”都市圈带来丰富性和层次感的县域经济,极具竞争力。2005年11月揭晓的全国百强县市竞争力排名中,有七个“长三角”的县市(区)进入前十位。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这一经济巨人群,更直接吸引了众多世界级经济巨人的目光。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地区合同利用外资累计已近1500亿美元;长江三角洲已变成一个吸引国际资本与技术的强大磁场。

长三角城市群中的上海,是当今全国唯一一个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的城市;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南京是紧密连接上海发展的特大型城市。其中,杭州、南京是著名的省会和副省级市;宁波是长三角南翼新兴的经济中心,副省级市;苏州、无锡是江苏省最为重要的经济大市。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领先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不断加强,为地区带来了双赢和多赢的局面;但同时,城市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
政策环境:包括城市发展在政策上享有的便利和优惠条件。政策环境很大程度与国家给予的政策支持有关,如上海的浦东政策,宁波、苏州的国家保税区政策等。另一方面,也与所处的区位有关,如宁波海港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良好的政策环境具有“溢出”效应,如上海的优厚政策吸引了大批优质企业,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苏州距上海仅80公里;无锡与苏州毗邻,距上海128公里,一个半小时车程;杭州距上海150公里,两个小时车程;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后,宁波距离上海缩短至120公里左右。相比之下,南京距离上海约300公里,承接辐射的力度相对较弱。   
人力资源:包括就业人口规模、教育状况、科技水平和劳动力成本等,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城市价值体系的变动状况,影响着城市未来产业的竞争优势。国家统计局对人力资源环境的评价结果显示,省会城市借助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教育和科技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上海列全国第1位;南京仅次于上海,列全国第5位,在长三角领先城市中列第2位,不但占据了高素质的人才“高地”,同时也在长三角人才自由流动的今天,为整个长三角地区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14#
发表于 2018-12-14 11:13:3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广东名列榜首,江苏、浙江、山东、上海进入前五名,北京、湖南、四川、辽宁和安徽分列第6-10位。其中,广东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指数为84.78,处于领先地位,第二位江苏得分81.90。江苏13个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综合指数排名显示,苏州、南京和无锡排名前三,南通、徐州,常州、盐城、扬州、泰州和淮安位列第4-10位。

  什么是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指数”课题组组长、江苏现代服务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为付教授介绍,现代服务业包括用现代科技改造的传统行业,如餐饮、美容美发等用上“互联网+”的概念,还包括为现代生产生活服务的行业,如互联网、物联网等。此外,先进制造业的服务外包等也属于现代服务业。此次评价采集的数据全部来源于官方,权威性强
发展潜力考量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城市化水平,包括城市人口密度、人均收入等;二是该地区对制造业的研发和投入;三是服务业结构的变化、新兴服务业的占比等。苏州虽然第三产业规模高于南京,但2013年、2014年的数据显示,南京的城市化进程、制造业的投放研发、新兴服务业的增长等各项指标高于苏州,所以发展潜力超过苏州。
15#
发表于 2018-12-15 16:33:2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市位于我国沿海申部,长江下游核心地带,江苏省西南部,与镇江市、扬州市、常州市及安徽省滁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相临。市域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32°27'',东经118°22'' -119°14'',位于东八时区。全市现辖十区五县,共49个街道、67个镇、52个乡,有1115个居委会、1712个基层村。1996年总人口525.43万人,人口密度796人/平方公里。

南京市依其地貌特征属江苏省宁镇扬丘陵地区,长江自西南至东北流经市境中部;属北亚热带湿润性气候,由于地处西风环流控制之下,季风性气候显著,四季分明,但冬夏长而春秋短;土壤主要有地带性土壤和耕作土壤两大类型;全市蕴藏着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目前已发现40多种矿藏,具有开采价值的有近30种;南京区位优势显著,地处长江经济带 "龙颈"与沪宁杭城市群"顶角"的复合部位,是我国生产力布局中的长江和沿海地带"T"型产业密集带的结合部,中国国土规划中沪宁杭经济核心区的重要城市,在江苏沿海、沿江、沿线开发战略中处于枢纽位置,对外交通发达,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南京是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的风景名胜与文物古迹相交融,形成山、水、林、城结合的独特风貌;并有雨花台砂砾层自然剖面保护区、固城湖水产资源保护区、紫金山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京理工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4-25 12:10 , Processed in 0.0952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